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2019 LibreOffice 亞洲論壇報導】第二篇:你電腦裝的軟體,為什麼可以影響國家主體性?

前言:2019 年五月底,史上第一次以亞洲區國家為主的 LibreOffice 亞洲論壇在東京舉行。目前就讀台大,同時也任職於開放文化基金會擔任記者的林冠廷,受邀參加這次論壇,並就他的觀察,寫成了兩篇報導。這一篇是兩篇報導中的第二篇,討論開放文件格式帶來的文件自由的曙光。
今年 7 月起,公視臺語臺正式開播。這個應《國家語言發展法》而成立的新頻道,不少人拍手叫好,說是我們的表達自由又更上一層樓,發聲受到的限制更少,也鞏固了國家的主體性。

同樣是主體性的議題,面對「文件自由」的領域,國家經歷了長期的掙扎之後,也流露出一絲曙光。

為了軟體,我們讓渡了哪些主體性?


5 月底在日本舉辦的文書軟體 LibreOffice 亞洲研討會,聚焦討論亞洲各國在文件自由的發展。開發 LibreOffice,註冊在德國的「文件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Italo Vignoli,在簡報中展示了一張地圖:將各國面積依照軟體輸入、輸出的數量膨脹、縮小,結果不出所料——輸出國中,軟體公司林立的美國占了大宗,其他國家大多只剩下一條線;輸入國的地圖,則是幾乎翻轉。
軟體授權輸出地圖。左方藍色區塊是美國,加拿大被擠到
看不見,南美洲、亞洲等國也都只剩幾個點。至於歐洲,
愛爾蘭是大宗,原因是美國輸歐的軟體授權,都會先經過
愛爾蘭再轉售。所以愛爾蘭是唯一在軟體授權輸入與輸出
地圖中都看得到的國家。Credit: Italo Vignoli

軟體授權輸入地圖。大家可以看到,比起軟體授權輸出地圖,
歐洲亞洲非洲國家整個大幅度膨脹起來。至於美洲,左上方藍
色的區塊是加拿大,不是美國;美國在加拿大與中南美中之
間,大約只有一個像素寬。Credit: Italo Vignoli



世界各國負擔了高額的進口支出,臺灣也不例外,每年官方與民間在微軟的授權上,就至少花費上百億元。單純以貿易角度來看,臺灣長期仰賴單一國家的少數軟體業公司產品,議價能力下降,對經濟主體性造成威脅。如果切換成言論的主體性來看,我們甚至面臨更嚴重的危機。

幾千年來,我們的書寫與思想仰賴紙張的保存流傳後世,但電腦在幾十年內,就讓電子文件取代了紙張的地位。而與紙張不同的是,這些「文件」實際上往往是一堆電子訊號集合體,眼睛看不著也摸不著,而使用者用電腦開啟與編輯這些文件時,就是靠著大家約定好的「格式」作為基準,彼此才能理解這些電子訊號的排列是什麼意思。

所以,以微軟 Office 軟體儲存出來的 doc、ppt 檔案為例,因為這兩種「格式」被掌握在微軟公司手上,一切遊戲規則也是微軟決定。舉凡字體、圖片、語言要怎麼顯示,都是微軟說了算。隨著 Office 軟體不斷更新改版,都是花過錢的用戶,甚至因為格式在改版中有變動,導致文件無法被舊軟體開啟,或是同一個文件在新的軟體長得不同。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順著微軟的意思走,電子文件的樣子跑掉,可能比影印紙泛黃的速度還快。想說什麼話,想要我們的言論如何呈現——最基礎的表意自由,與這個民主國家的言論主體性,也悄悄地遭到少數公司分食。

是開放格式,還是東施效顰?


為了終結微軟掌控格式的現況,其他幾家商業公司、政府單位與社群共同設計了「ODF」,也就是「開放文件格式」(OpenDocument Format),詳細規範數位文件檔案的架構。ODF 很快在 2006 年獲得認證為 ISO 的標準之一,因為ISO標準開放所有人使用,很容易在網路上取得,讓開發者能有所依循。自此,數位文件應該長什麼樣子,終於獲得共識。

微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家的「Office Open XML」格式,2008 年同樣成為 ISO 標準。看似同樣開放,不過有了「Office Open XML」的微軟,卻被社群質疑說一套做一套。

理由是,一般微軟 Office 使用者在編輯後存檔時,如果沒有特別設定,根據微軟說法,檔案存出來就不是「嚴格版」的「Office Open XML」。先是把自己提交給ISO的標準形容成「嚴格版」,還誘導消費者儲存繞過ISO標準的「非嚴格版」,使得開放格式名存實亡,真的使用的人寥寥可數,微軟推動開放格式的誠意也令人存疑。

在臺灣推動開放格式的文件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翁佳驥還補充,在微軟系統使用所謂「嚴格版」的格式設定,存出來的檔案其中有幾個特徵,甚至與不需要遵照 ISO標準的「非嚴格版」很相似:「文件基金會前兩年在研究 Office 2016,不管是不是存成嚴格的 OOXML(即 Office Open XML),(嚴格版與非嚴格版)檔案大小都差不多,行數也差不多。」那麼,微軟自稱的嚴格版到底有多嚴格,恐怕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因為開放格式屬於大眾,需要保持長期穩定,功能變化與新增時需要經過一套審核流程,才能利用「標準延伸」(extension)的方式收錄在標準之中,導致開放格式很難符合商業公司頻繁推送新版本、新功能來刺激消費的作風。因此,微軟消極推動開放格式,似乎是合理的商業考量。不過對於政府與民間單位,使用一個決策獨斷、變化頻繁、不遵守開放標準的文件格式,絕對不是合理的文書政策——除了導致文件交換的過程更加紊亂,也不利資訊長期保存。想像 500 年後,我們的後代希望開啟一個docx檔案,結果其中複雜的檔案結構卻與微軟所提供的規格說明書不符,到時,恐怕也沒有微軟的工程師能跳出來解決問題了。

好的開放格式,把社群貢獻化為進步動力


被寡頭壟斷的「開放格式」充滿缺憾,但多方治理的 ODF 格式可以彌補。「ODF 要讓很多技術公司、社群都進來,而且本身在制定或修改標準會比較嚴謹,不會說改就改,」翁佳驥說。

在 LibreOffice 亞洲研討會的現場,臺灣出身的 Mark Hung 負責擔綱大會開場演講。演講的主題是「LibreOffice 中日韓字元的錯誤、修正與故事」。因為 LibreOffice 來自歐語區的德國,慣用拉丁字母的開發者對於方塊字的理解不多,軟體開發難免會有缺漏。但這正是社群展現彈性之處:來自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參與者愈多,這些認識不足而導致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來自台灣的 Mark Hung。
Photo Credit: Masataka Kondo

Mark 就是這樣的一位參與者。2014年,他在一個大概 400 人的組織工作,負責將文書系統轉換為社群開發的自由軟體。起初,面對中日韓字元的大小程式錯誤,加上組織成員不熟悉新軟體,Mark 慢慢整理出了一份操作問與答,教導同事如何解決。

隨著時間與經驗累積,在一個長期懸而未解的問題裡面,Mark發現了要怎麼修正錯誤:「我在處理一個文件,覺得很挫折,直到我想到,為什麼不直接檢視文件檔案內部?⋯⋯我決定把 LibreOffice 的修正程式碼送出,讓我驚訝的是,我的修正一天就得到審核,並且被合併(到 LibreOffice軟體中)。」就這樣,Mark 正式成為 LibreOffice 的開發者。
五年多來,兼職當志工開發者的 Mark 處理了數十個方塊字的問題,細緻到即使是相似的中文與日文,注音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韓國的社群參與者成大鉉同樣注意到地域之間的區別,他的演講指出了南北韓有別的書寫習慣,也試圖讓 LibreOffice 可以包容各個地方的差異,而不是限制大家書寫的自由。

翁佳驥說,這些新功能會先以擴充功能的形式處理,如果運作得好,之後修改 ODF 時再納入格式之中。這個過程除了讓社群的聲音能夠反映,還兼顧版本的穩定。

塑造一個政府、自由軟體、開放格式彼此幫助的未來


在臺灣,ODF 已由經濟部標檢局納入為「ODF-CNS15251」標準,基本上比照 ISO 的標準內容,是國家通用的文件格式。在民間的協助下,雖然購買微軟 Office 的政府單位與學校仍不在少數,但自從國發會從 2015 年起啟動了「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文件標準格式」計畫、鼓勵以 LibreOffice 取代微軟方案,文件自由已從不可能,變成值得期待的未來。

在大型商業公司的跨國版圖中,臺灣是微不足道的小市場。有了 ODF 與 LibreOffice 的參與機會,我們對於文件書寫的各種需求,可以自己提出修改。LibreOffice 亞洲研討會的意義,在於亞洲社群實際使用起源於歐洲的 LibreOffice 之後,也能成為共同改進、開發新版本 LibreOffice 的一份子。

把範圍縮小到臺灣,對於急起直追的母語政策、族語公文計畫,我們同樣能善用LibreOffice 的高擴充性,把原住民族語與其他母語納入軟體的詞典之中。母語不再是被軟體公司商業利益所遺棄的犧牲者,而科技的定位,也能從邊緣化母語的罪魁禍首之一,變成積極復振母語的幫手。

國發會已經與國內廠商合作,以 LibreOffice 為基礎,開發出「國發會 ODF 文件應用工具」,不過,翁佳驥也建議:「國發會投資在軟體開發上已經是一大進步,但希望他們提出一些 feedback 給社群。而對於 ODF 標準,也希望政府參與在制定的過程之中。」只有社群絕對無法支撐整套標準,享受文件自由便利的政府有錢有力,自然應該出面協助。在國際標準的制定中發聲,也能彰顯屬於臺灣人的主體性。


此報導為 OCF Lab 與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SLAT) 共同合作,將同步刊登於雙方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