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LibreOffice真的不難~

今天上午,一個在公務機關服務的朋友Line我,問有哪些軟體可以開MS Office的檔案,當然我就跟他說不是用OpenOffice就是用LibreOffce。

看來她們機關已經要開始導入odf的格式了,依據他的說法,機關內部的人罵聲一堆,而她自己本身也在感嘆~唉!!!又要學新的軟體了。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是的!你的巷子口藥局正在用OpenOffice

昨天,因為業務上面的需要去拜訪了一家台灣頗具規模的連鎖藥局。讓我驚訝的發現,原來他們的分店都在用OpenOffice。

是的沒錯,就是我們熟知的OpenOffice,你可以說是OOo或是AOO。無論如何他們是幾乎天天用這個軟體,用來作為內部排班表、或是一些統計上面的表格,因為"只需要這些功能實在是用不到微軟的Office阿~!"這是他們的MIS主管給我的回應。

這就對了,多年來自由軟體運動一直有一個口號,就是"符合價值的工具"。如果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臺灣自由軟體在地化現況

自由軟體在地化向來是一個必須有人做,但又卻僅寥寥數人願意動手的工作,很多剛入門的自由軟體使用者可能都會有類似的疑惑:「為什麼這個軟體只有英文版?」或是「這個軟體的介面好像翻譯得不太完整/用語不對?」是的,這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臺灣在推動自由軟體的其中一個相當大的阻礙,雖然我進入自由軟體界也僅約不到三年的時間,但這問題一直都存在著。

因為是社群,所以人力通常會相當地分散,甚或有些軟體的在地化可能是沒有人願意做的,即便人力許可,卻又因為翻譯平臺(包含但不限於 Transifex、Crowdin、Weblate、Pootle)太過分散而無力回天,幸而先前 Tryneeds 的專案搬移至 Crowdin 上,並且(似乎?)加入了更多的軟體讓社群翻譯,改善了少部份自由軟體不易進入上游貢獻翻譯的問題,但仍有許多好用的軟體的翻譯孤單地被丟在角落,或是變成一人維護的專案。

而且,自由軟體在地化在臺灣經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時自己耗費了許多心力與時間,卻又沒有實質上的回饋,我們是志願者,但並不是機器人,也需要休息,也需要人們的回饋,就算是一句「謝謝你」也好,只要是發自心底的,我們就很高興了。

再來,或許有人會說:「我能力不足,不會操作這些東西」,那就去學吧,就算是協助看看翻譯有沒有錯誤,只要是我們會的,都會很樂意教出去的!

這篇文章不長,但希望看到的人能夠支持臺灣的自由軟體在地化,不論是出錢出力都好。

本文作者為 Jeff Huang,目前為 l10n-tw 成員之一,正努力申請成為 The Document Foundation 的成員。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Ubuntu 的意義

在 Linux 世界中,目前 (2016年) 最廣為人知、最多人討論、最具人氣的 Linux 散佈版本就是 Ubuntu 了;運用的領域不只有個人桌面應用、開發用工作站、企業伺服器等,近期更轉戰行動裝置與物聯網,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你或許可能聽過、看過、或甚至親手操作過 Ubuntu。但是你真的了解什麼是 Ubuntu 嗎?

Ubuntu 一詞源自南非祖魯語,是一種群體的概念,因為大家屬於同個整體,所以幫助他人會讓族群整體更繁盛;若他人若受到損害會讓整體衰敗,所以互助共享不求回報。以臺灣說法來講,即是「共創共享、共生共榮」。

因此一位具有有 Ubuntu 精神的人,對待他人有著開放的心、熱誠的情,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好而覺得受到威脅;因為他們了解 Ubuntu 的群體概念而有著適度的自信。也因為這樣的基礎,所以 ubuntu 還衍生出「以仁待人 (Humanity to others)」、「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們是我們 (I am what I am because of who we all are)」等解釋。

而 Ubuntu 作業系統就是希望將這樣的精神帶至軟體世界,相互分享,彼此貢獻,進而提昇後再釋出給大家使用,大家就能得到更好更棒的作業系統。

以臺灣來說,人們對於「自由軟體」與自由軟體「社群」的概念薄弱,通常就算知道「自由軟體」也僅只於「可以自由取得、自由使用」這個面向而已。因此比起網路上搜尋就能得到的破解軟體,自由軟體較不被重視。

實際上,自由軟體強調的是「自由使用」、「自由研究並改寫」、「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讓他人可自由取用」。

這些知道自由軟體與破解軟體,但還是選擇破解軟體的人,通常有一種奇特的心態:既然透過網路一樣可以取得破解軟體,那麼我何必勉強自己改用自由軟體?黑貓白貓,只要能幫我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就算那隻貓是透過「非一般」管道獲得的。

當然,也有些人了解自由軟體可以替代自己平常使用的專有軟體,因此選擇改用、或併用自由軟體。近幾年來,自由軟體逐漸發聲,像是 Firefox、LibreOffice 等,而 Ubuntu 作業系統也隨著曝光率的上升,逐漸在臺灣電腦玩家間打出知名度。

但是,每位使用到 Ubuntu 作業系統的人真的有感受到它身為「給全人類使用的 Linux」、「永遠免費使用」背後的 Ubuntu 意涵嗎?我想很少。(註:不過這幾年來 Ubuntu 已不再用 Linux for human beings 為口號了)

舉例來說,Ubuntu 作業系統的開發也是要成本的,但是為什麼它可以免費提供給您?因為除了 Canonical 這間公司在背後支撐外,因為剩下的合作開發主要仰賴自由軟體社群本身

那什麼是自由軟體社群?他們是與這個軟體相關的每個人,包含該軟體的開發者、測試者、翻譯者、回報者、使用者、推廣者等等,隨著與該軟體相關的人對於該軟體扮演什麼角色而有所不同,但這些人幾乎都同時具備該軟體的「使用者」角色。總的來說,Ubuntu 作業系統的開發,除了該公司員工外,還有與該作業系統相關連的「使用者」。

舉例而言,Ubuntu 新版即將釋出,該公司的員工主導或協助改進了某軟體,於是某軟體的使用界面上有了新的英文字句,但該公司並沒有僱用各語言的翻譯者,那麼對於英語外的使用者來說該如何是好?唯一的答案:各語言的使用者需要自己參與

之前曾有過一次例子,Ubuntu 的新版出了,正體中文界面上出現一些香港用語,當然有些使用者不習慣,上 Ubuntu-tw 論壇反應,部分的回文批評中國市場大,臺灣市場不被重視 (註:誤以為語言支援是由該開發公司提供);有的回文表示臺灣區應當自強製作自己的語言包版本 (註:誤以為臺灣人無法親自參與軟體專案本身)。我想對於臺灣使用者較多的正體中文界面出現香港用語一事,它背後代表很多事情。

首先,這些回應都顯示出使用者普遍對於自由軟體社群的不熟稔,甚至對於 Ubuntu 開發程序的不明白,才會誤會這些界面翻譯是官方掌控,甚至認為臺灣不被重視的謬論。事實上這些翻譯,完全是需要「正體中文使用者」動手貢獻的。

再來,香港用語為何會被採用,並且經過 Ubuntu 的 Alpha、Beta、RC 等預覽版後,直到正式推出才有人發現?第一、香港翻譯者比臺灣翻譯者積極翻譯正體中文界面,第二、翻譯者提交的翻譯直接通過,無人審核,第三、社群使用者中幾乎沒有人協助預覽版測試,或是測試人數不足以多到發現該用語。

這三點都顯示出臺灣社群目前對於軟體專案的平均參與度、對專案運作流程的瞭解程度仍不夠高,真正參與軟體專案的人還只是少數;而這些參與者因為自己的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無暇顧及自己參與領域外的事情。每次新版軟體或系統一推出,最忙碌的就是這些少數參與者,翻譯界面、測試軟體、回報臭蟲、修正錯誤等;一旦這些人無法參與,或許這些層面就沒有什麼機會得到關注了。

原因呢?為什麼社群中參與自由軟體專案的人這麼少?我個人推測有幾點:

一、自由軟體開發這種「你我來出一份力,軟體獲得改善,新軟體又能讓我們受惠」的概念不普遍,而這也就是前面提到 Ubuntu 概念的一部分。

二、新軟體釋出前,關心軟體開發的人比較少。大多數人都認為測試版不穩定所以不要用,也因此測試者少、回報者少。

三、 回饋、貢獻軟體專案的知識門檻比較高。由於這種國際的軟體專案溝通皆採用英文,這先刷掉一堆人,再來各種領域也有各自的門檻。舉例來說,翻譯方面需要了解 一些通則、格式、軟體操作;臭蟲回報需要會用英文一步一步描述問題如何發生,需要吸引開發者注意,還需要與開發者討論;除蟲需要會程式開發,會打修補檔, 還會各種版本控制系統;參與專案開發甚至還需要完整了解整個程式的架構,會各種專案需要的對應能力等。

在讓一的觀念變得更普遍,二的情況有所改善,三的門檻有所降低之後,我想整個臺灣的自由軟體社群參與才會提高。

改善之前,各個需要使用者參與的領域依然在,但目前有在參與的人有限,因此若想越完整涵蓋各個領域,目前有在參與的人就需要做更多層面的事,幫忙更多;而只要這些人一忙碌、有事耽擱無法參與,這些他之前覆蓋的層面將瞬間消失,問題就會因此慢慢浮現。

我想,自由軟體的推廣不只在於軟體的使用而已,軟體的參與與其精神更是我們需要著墨的地方

作者為 zerng07,目前是 Ubuntu Member 和 Ubutnu 正體中文翻譯團隊管理員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微軟釋出 VS code 1.0 有感~

今天,我注意到了一個新聞,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就是微軟的Visual Studio Code釋出了1.0的版本,而且他除了一定支援Windows之外,也支援Mac跟Linux,是的~我也裝在我的ubuntu 14.04上面了。

依據微軟的官方FAQ,我們可以知道這VS code不但是free的而且是open source的,這給了我們怎樣的想像呢?

如果你是自由軟體的基本教義派,我想你大概心理的想法是微軟不知道又有什麼陰謀了吧~!嗯~或許多年前的我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但是~經過這些年接觸了不少的商業軟體的公司後,我想法不一樣了。簡單的說

自由軟體或是開源軟體是這個世界必要的存在,而且你只能擁抱他只是看你擁抱的快或慢,多或少罷了~ 

你可以反對我的發言,但是這就是趨勢而且不可逆,也不用去懷疑~

反而我比較擔心的事,我們偉大的教育部即將要在中小學校園推動程式必修課,唉~~~身為IT人的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身為家長,我會問

老師哪裡來?

要教學生哪些東西?
希望學生可以得到哪些東西?

尤其第三點是我最在乎的,如果教育部的資訊教育違背目前世界的開放潮流逆向而行,且給出一堆冠冕堂皇的怪理由,那我們的資訊教育該怎麼辦?

揭竿起義吧~ 
不要讓自由軟體推廣運動在教育部只是因為有利於教育部跟微軟談判而存在~

我們的對手不會是微軟,是顢頇的官僚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輔仁大學數位學伴計畫


今天傍晚應輔大資工系林宏彥教授的邀請,跟 Eric 到輔大參觀數位學伴計畫的實際執行。每週二、四的晚上有超過兩百名,遍及許多鄉鎮的孩子們,透過電腦螢幕,由大哥哥大姐姐們指導學業,一起觀看影片,或是聊聊生活上的事情。

林教授提到這個計畫的意義,不只是彌補城鄉在學業教育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孩子們有個心靈寄託的對象。這不是一個學期的事情,有的孩子從國小一直到國中三年級,都持續著得到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關心。而有些孩子們遭受家暴,不願意打開攝影機讓大哥哥大姐姐們看到,但還是能透過聲音知道有人在關心著他們,聽了令人心疼。


林教授也舉了另一個例子,有個孩子考上台東女中,陪伴她的大哥哥大姐姐很開心,而林教授則告訴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學業成績好不一定是他們補習的結果,但是讓孩子們有願意努力唸書的鬥志,卻肯定是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的陪伴所賦予的。

而林教授之所以邀請我們去參觀,是因為透過梅興老師的介紹,林教授看到了自由軟體在協助教學上的價值。他計畫將這些我們多年來收集的自由軟體與公共授權的教學素材,例如 PhET 等,運用在數位學伴計畫中,讓大哥哥大姐姐們在做輔助教學時內容能更豐富。對我們而言,多年來堅持的價值能被看到,也是非常大的肯定。希望我們的參與,能讓更多的孩子們受惠。






分成四間教室,很多大學生參與




林宏彥教授看不下去親自示範如何教學


剛好一名大姐姐在教天平平衡概念,
Eric 逮到機會,馬上介紹 PhET 中相似的動畫模擬教材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談創業


最近閱讀到一篇文章是關於創業存活率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13254/

文章中有提到,依據政府相關部門的統計,一般民眾新創企業五年的存活率只有1%。這其實跟我的認知好像不太一樣。

存活率其實很高,只要你採用對了策略,例如:擁抱自由軟體 ^_^

因為我周遭有一些的朋友有著自己創辦的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也都是可以過者小確幸的生活,而這些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運用自由軟體作為創業的基石。例如以Drupal為核心行動網絡科技,就一家經營經年且頗為成功的社會企業。

自由軟體的特色是,你只要有心就可以非常妥善的在符合授權條款的狀況之下去引用全世界的技術,並且可以發展成為符合企業特色的產品。

台灣,年輕有理想的創業家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令人非常的期待,尤其許多的程式開發者運用許多程式語言開源的特性創出不一樣的道路,例如:前面提到的行動網絡科技就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而也有大型上市櫃公司運用自由軟體來另闢事業的例子,例如在OpenSTACK上履獲好評的迎棧科技他的母公司是知名硬體商迎廣科技、而專注於提供Hadoop服務的ETU的母公司則是國內的SI大廠精誠資訊

如果,你想要創業,你還會選擇用自己的腦袋一步步的做出解決方案,或是採用自由軟體的技術跟全世界的高手一起合作呢?

答案~顯而易見!

是的,連微軟都已經不得不開始擁抱Linux了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自由軟體常見問答集 FAQ

問:什麼是自由軟體?
答:自由軟體與一般市面常見的封閉軟體(或稱專有軟體)不同,它的授權條款保證使用者四項基本自由
  1. 不論任何目的,皆可自由使用
  2. 自由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並且自由改寫 (能夠取得源碼是這項自由的前提)
  3. 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親朋好友
  4. 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讓他人可自由取用,這樣整個社群就能受益於你所作的修改
參見:《充滿烏托邦理想的四大自由自由》,作者葛冬梅

問:什麼是源碼(或稱源始碼、源代碼、程式碼)?
答:程式的原始狀態其實是源碼,一種用程式語言撰寫的檔案,透過編譯器或直譯器等工具可以將它轉為機器可以執行的二進位檔。一般我們常用的軟體都屬於後者,也就是二進位檔。這兩者的關係,就像是文書處理軟體的電子檔與印刷出來的文件;前者我們 可以透過電腦編輯,後者我們無法編輯,但是可以在生活中使用。

問:自由軟體與免費軟體哪裡不同?
答: 自由軟體主要指具備四大自由的軟體授權方式,免費只是其中一項「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的附帶效果,不一定會發生,端視散佈給你的人而定。免費軟體強調使用免費,但它一般採用只准許你個人使用,而且也不准許你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也不能改寫,更不用提將它散布出去給別人了 (註:有的授權方式可能會例外准許),有的甚至屏除商業使用的專有授權。

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哪裡不同?
答:自由軟體強調四項自由的保障,開放源碼是必要手段;而開源軟體則強調源碼的開放性。開源軟體需要符合下列十點:
  1. 自由再散布
  2. 軟體應附有源碼
  3. 允許修改軟體和衍生軟體
  4. 源碼的完整性
  5. 不得歧視任何人或團體
  6. 不得歧視任何專業工作領域
  7. 授權條款的散布
  8. 授權條款不得具體針對一項軟體產品
  9. 授權條款的規定不得影響其他軟體
  10. 授權條款非基於特定之技術或平台
參見:《開放原始碼的十項定義》,作者葛冬梅

為什麼大多數可見的自由軟體都是免費的?
答:因為自由軟體其中一個自由保障大家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就算軟體最開始的開發者要收費(通常是收取合理的散布費用與成本費用),付費取得軟體的人還是可以將它放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且仍然符合授權規範,這樣可以讓軟體更自由流通。

當然,也有一些基於自由軟體的產品是需要收費的,舉例來說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這套企業用 Linux 作業系統就是,雖然該公司沒有發布二進位檔給大家直接使用,但該公司仍要依照自由軟體的第二項自由規範釋出源碼,讓其他人能研究程式如何運作。因此有一些社群朋友將這套 Linux 釋出的源碼,再編譯而成 CentOS 作業系統,大家可以自由下載。

問:哪些授權方式算是自由軟體?
答:最常見的授權方式為 GPL、LGPL、AGPL,和 Apache、BSD,以及 CPL、MPL、EPL、CCDL 等。若軟體沒有標明授權方式,通常不屬於自由軟體。

問:有什麼推薦的自由軟體?
答:很多,無法一一列舉。但有許多常見的專業自由軟體羅列如下:
辦公套裝軟體 LibreOffice:http://zh-tw.libreoffice.org
影像編輯軟體 Gimp:http://www.gimp.org
手繪軟體 Krita:https://krita.org/ 
手繪軟體 MyPaint:http://mypaint.org/
向量繪圖軟體 Inkscape:http://inkscape.org
3D  內容製作軟體 Blender:http://www.blender.org/

問:有自由的作業系統嗎?
答:有的,例如 Musix、gNewSense、Trisquel... 等,它們完全以自由軟體構成。
但礙於現實層面,不是所有一般生活中的軟體都有自由的版本,為了讓作業系統正常運作,或是提供更多實用軟體給使用者,大部分可自由下載的作業系統中,仍包含 一些可以自由再散布但不能研究或修改的軟體,通常會放在非主要的軟體庫讓大家使用,但作業系統本身主要還是以自由軟體為基礎構成,例如 UbuntuFedoraopenSUSEChakraPCBSDezgo 等。

問:網路上哪裡有自由軟體的教學或分享?
答:目前軟體教學或分享散見於各個作者的網站、部落格,或是各大論壇的討論中,較無系統性,建議可以透過 Google 搜尋引擎輸入您想了解問題的關鍵字查詢。
近來也有一些計畫或專案想統一個地方擺放教學與分享,但仍在起步中,例如:LibreOffice 正體中文文件

問:我對自由軟體的使用上有疑問,該去哪裡發問?
答:你應該找到與該自由軟體相對應的論壇,或是請益對該軟體有專精的部落客。
舉例來說,有關 Ubuntu 作業系統使用上的問題,可以前往 Ubuntu 正體中文站;對於 Fedora 作業系統有不解,可以前往 Fedora 中文論壇;對於 LibreOffice 有疑問,可以前往 OOo 補給站;對於 Blender 有疑惑,可以前往 臺灣 Blender 使用者小聚

問:有些商業公司說採用自由軟體的成本比較高,是真的嗎?
答: 不見得,依情況而異,但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是真的。如果說你或你的公司已經採用某些商業公司的產品很久,當然在轉換至自由軟體環境時仍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代價就是需要人員重新適應新軟體,舊的資料要轉移到新環境上。尤其是你的技術、資料與人力已有相當程度依賴這些商業公司的產品時,這樣的轉換就如同重新來過。

市場上有不少公司提供自由軟體的支援服務,以及環境轉換的服務。然而這樣的代價僅只需要一次,一旦成功轉移後, 自由軟體可以讓你永續使用下去。商業公司的封閉軟體就不行了,每當支援年限一過,需要轉移到新版時,你的技術、資料與人力也都需要部份調整或全部重新來過,每次升級都是陣痛;而且除了轉移的成本外,還需要產品升級的成本。

如果你還不是很熟悉相關軟體,採取自由軟體或封閉軟體都無所謂,都是全新開始的過程。封閉軟體的好處是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可以參考,還有訓練廠商可以上課;而自由軟體的書籍因為使用風氣還沒帶開,所以參考書目較少,但是你仍可以透過網路查詢,此外你也可以參與許多論壇發問,通常會有熱心網友的志願答覆。

問:有人說自由軟體比封閉軟體安全,是真的嗎?
答:沒有絕對。

雖然自由軟體的源碼是提供給大家公開檢視的,所以開發者發布之前通常會比較謹慎撰寫,但也有開發者沒測試過就先發布的。此外,其他參與的開發者,以及有興趣的資安專家也會檢閱源碼,一發現有問題可以即刻回報開發者;然而,通常這些人都很忙碌,不見得有時間仔細檢視。當然,惡意的怪客也會檢閱源碼,找尋可以攻擊的漏洞, 所以也有可能怪客先發現問題,展開攻擊後才有其他人發現。但只要該問題被發現後,任何志願修補問題的人都能將改善問題的源碼公布出來,可以迅速對攻擊展開回應;不過反應速度還是取決於問題何時被發現,以及有沒有人有能力修補並釋出。

封閉軟體授權明文規定不准任何人反組譯軟體,所以除了開發者與合作夥伴之外都不能研究源碼,因此惡意的怪客就會利用反組譯技術取得源碼,找到漏洞並攻擊,此後的修補動作完全仰賴廠商與合作夥伴的反應速度,這途中如果有人擅自研究,並將改善的源碼公佈,這樣的動作就違反了當初軟體的授權,根據授權條款之規定可能遭受廠商提告。也有可能他們內部對於軟體品質要求相當高,因此軟體很安全也說不定,但實際情況為何猶如黑箱,因為封閉的授權條款使得外界完全無法得知真實情況。

此外,密碼學、電腦安全專家 Bruce Schneier 所著作的「祕密與謊言 (Secrets and Lies: Digital Security in a Networked World )」一書中,也揭露出封閉軟體背後的不安全性或許大於開源軟體,但實際情況卻會因為人為因素而產生變異。這本書的中文版由商周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經絕版,可以透過各大圖書館查閱(若你是嘉義高中的學生,圖書館剛好就有一本),或是購買二手書。

問:自由軟體專案背後的運作機制是怎樣的呢?
答: 一般自由軟體專案都是由自願者發起,等到軟體有一定成熟度後再將公開發行,讓大家使用。

開發時,通常需要有一些人來參與翻譯與測試,直到預定發布日期達到時,再看看軟體目前狀態是否達到釋出的標準,像是軟體的重大問題是否修正了,如果可以了就會釋出,不行的話就將時程往後推,等到那個日期再檢視一次。

釋出後,如果有什麼地方有問題,或是使用者有什麼改善方法與建議,都可以直接透過官方溝通平台表達,或甚至透過源碼的修改再將改善成果提交回官方。如果發現翻譯不完整,通常也都能透過官方提供的平台或公開檔案改善後再提交回官方。是一種需要使用者相當程度參與其中的軟體開發方式。

較大型的自由軟體專案通常有商業公司贊助或是由其發起,這些商業公司可能提供人力、財力幫忙開發軟體,並且將軟體用於自己的產品上。舉例來說,Linux  內部核心(原文 kernel,簡稱內核)的源碼有 75% 來自商業公司僱用的員工,因為 Linux 內核可以用於這些公司的產品上。這種開發方式使用者的參與程度通常比較低,因為商業公司會僱用自己的翻譯者、測試者來確保軟體的可用性,但這不代表使用者就被屏除在軟體專案之外,實際上仍然可參與其中。

問:自由軟體大多可以免費取得,那麼它們的開發成本從哪裡補足?
答:如果說這個軟體在商業上的價值較低,或是比較冷門一般人不大會使用到,那麼這些自由軟體的開發成本通常完全仰賴開發者自己,大多數是興趣與熱情讓他們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來開發。

至於一般使用者常用的大型軟體,有些商業公司基於商業利益會提供資金贊助,此外這些軟體專案會希望使用者能捐款,盡量提供資金讓開發者可以不擔憂生活壓力來開發軟體。有的規模較大的甚至會成立基金會來協助軟體開發,像是 GNOME 基金會與文件基金會(The Document Foundation)分別協助 GNOME 桌面環境與 LibeOffice 的開發。

問: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回饋自由軟體專案呢?
答:如果你喜歡這個自由軟體,希望它變得更好,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幫助它
  1. 協助專案開發,像是幫忙測試軟體並回報遇到的使用問題、幫忙翻譯軟體、幫忙改善有問題的源碼
  2. 捐款贊助軟體專案,或是購買週邊商品。舉例來說,GNOME 專案就有「GNOME 之友」認養活動,你可以透過這個活動來幫助 GNOME 基金會。還有 Ubuntu 作業系統背後的主導開發公司 Canonical 有「線上商店」讓你可以訂購 Ubuntu 週邊商品。
  3. 捐款贊助在地社群,或加入自由軟體之相關組織機構。例如,Fedora 臺灣社群就有捐款計劃,你可以給予他們贊助來幫忙舉辦活動或支應主機代管的開銷;或者是考慮成為軟體自由協會的會員,一起和這群關愛自由軟體的人們為臺灣自由軟體的未來奮鬥。
  4. 推廣這個軟體,像是在網路上宣傳、推薦給親朋好友、或是撰寫部落格來介紹它
  5. 協助其他使用者,像是在論壇上幫助發問的網友解決問題、幫助朋友取得軟體或使用軟體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DFD2016 Taiwan - Report


2015 wa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document freedom in Taiwa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laimed to ask all the government units, include central and local ones, to publish all their documents in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mat named ODF-CNS15251, which is identical to ODF 1.2.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executing this policy, therefore launched a three-year project. In this project, the NDC entrusted the Software Liberty Association Taiwan (SLAT), which is an NPO targeting on promoting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to hold 13 explanation sessions in different counties and cities of Taiwan, including outside island counties like Penghu, Kinmen and Lienchiang (aka Matzu). Lecturers and open source community members from SLAT are responsible to explain why and how to migrate to ODF.

Besides, the President of SLAT, Franklin Weng, attended the LibreOffice Conference 2015 to share the successful stories of migrating LibreOffice / ODF in different units.  In this talk Franklin told people that Taiwan is going fast in adopting ODF and migrating LibreOffice.  Different bloggers also reported the status of Taiwan[1][2][3].

Therefore, in 2016 the SLAT decided to hold a series of Document Freedom Day 2016 events.  Three events were planned.  Each one was held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was focused in different aspects.

The first one was held in March 29 in Pingtung County Government.  There were about 100 attendees in this event.  Eric Sun, who was mainly responsible to explain the ODF policy in the ODF explanation sessions in 2015, used the SVG and ODF as examples to explain why we should use the open standard format.  Just like all the sessions last year, everyone was again captured by his charm.  Then the President of SLAT, Franklin Weng, shared his experiences in the LibreOffice Conference 2015 and told people that Taiwan is in the top of this ODF trends in the world.  In the last session a community member Pake Cheng showed the future of editing ODF documents in the cloud.

The second one was held in March 30 in A+A Space in Taipei City.  In this event, Michael Wu, who is an artist in Taiwan, told everyone his story about how he learned, what he saw, and what he was suffered in the long way of creating all kinds of art from traditional to digital one in these 26 years.  He used to rely on a commercial software which saved the 3D creative work in a proprietary format very much.  However one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was "killed" by its vendor, all his creative work assets were gone and zeroed since he could no longer open those files.  That's why he insists to use free software like Blender, Gimp, Inkscape, ... etc. to create his art work.  He also criticized the education in Taiwan, which rely on only commercial vendors.  He told everyone that, especially in all kinds of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use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to learn the real skills, instead of learning how to use the software only.  If a student can learn all his skills with free software, it won't give him any trouble to adopt to any similar commercial software when he works.  He will have more options instead of being locked in commercial software only.

The last one was held in March 31 in Taichung City.  The subject of this event was focused on the document / software freedom in enterprises.  Four talks were given in this event.  Franklin first gave a talk about the trends of ODF and LibreOffice in Taiwan and in the world.  Then Ceasar Sun, an senior engineer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aiwan gave a talk about how to use Clonezilla to backup and to deploy the Big Data Cluster hosts in the enterprise.  Kevin Lin, the general manager of OSSII then introduced OxOffice, an office suite derived from the LibreOffice.  Finally, Jason Cheng, who used to replace almost all the internal IT services by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system, introduced more than 100 open source solutions which can be used in enterprises.

In the Document Freedom Day this year we decided not to hold parties for community members but to give and spread the word of why we should use open standard format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We hope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can understand and join the trends.

The photos of all the events are in:

The first one in Pingtung, Mar. 29: https://goo.gl/tDSaOw
The second one in Taipei, Mar. 30: https://goo.gl/58nBmW
The last one in Taichung, Mar. 31: https://goo.gl/R4NKgz


知的覺醒 -- 2016 文件自由日活動報告

2015 年對台灣來說,是大步邁向文件自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國發會決定要更為嚴格地執行既定的國家標準政策 -- 要求各單位將政府與政府間,以及政府與民間的文件交換格式,一律優先採用 ODF- CNS15251 標準,並以此為目標啟動了三年專案。軟體自由協會在 2015 年到 2016 年年初,全力協助國發會在全國各地舉辦開放文件格式政策說明會。並由理事長出席在丹麥舉行的 LibreOffice Conference,向全世界關心文件自由運動的社群朋友們講述台灣的成果,獲得很大的迴響。


因此,協會在今年的文件自由日決定擴大規模,於 3 月 29 日到 31 日,在南北中部舉辦了三場活動,分別從政府、教育與企業等不同的面向,讓大家瞭解軟體自由、開放標準格式在各領域的重要性。


第一場活動在屏東縣政府大力協助下,在 3 月 29 日於屏東縣政府的多媒體室開場。前來參加的朋友近一百位。在熱鬧的氣氛下,由去年擔任國發會政策說明會的王牌講師孫賜萍,以 SVG 與 ODF 格式來說明開放文件格式標準的重要性。接著協會理事長翁佳驥則講述目前 LibreOffice 與 ODF 在國際上應用的趨勢與潮流,並讓大家瞭解台灣採用 ODF 的政策,在全世界中是走在這潮流的前端,希望大家能支持並加入。最後由本次共同舉辦單位智新資通的開源界前輩鄭啟宏,說明在雲端上編輯 ODF 的展望。


第二場活動,在台北的 A+A space 共創共享空間舉辦。這一場除了理事長介紹國際趨勢外,更請到了 A+A space 的創辦人吳傳浩先生,娓娓道出他從傳統藝術創作到目前數位藝術,26 年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在這段期間,因為商業軟體斷頭而造成創作資產的損失,因此體認到開放文件格式對數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他同時也對目前的教育提出批判:過於著重工具軟體的「技術觀念」,而忽略了真正應該讓學生學習到的「觀念技術」。他堅持教育一定要使用自由軟體與開放格式,才能讓學生即使在離開學校後,仍然「進可攻 -- 使用商業軟體,退可守 -- 使用自由軟體」。


第三場活動在台中市,以企業應用為主軸,有近三十位企業界的朋友參加。這一場也是議程最豐富的一場:除了對 LibreOffice / ODF 應用的介紹,還有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孫振凱先生講述再生龍 Clonezilla 在企業備份的應用與對大數據叢集的佈署。接下來,專營 OxOffice 企業服務的晟鑫科技林毓能先生,講述 OxOffice 的發展與服務。最後,由在企業中應用自由軟體解決方案著力甚深的耀達電腦鄭郁霖先生,一口氣介紹了一百多種可以應用於企業的自由軟體解決方案。


這次的一系列活動,沒有以社群朋友聚會的形式,而是希望能將開放文件格式、文件自由運動的理念與精神進一步傳播出去給更多的人知道,也讓更多人能體會、覺醒並參與。


活動相片:


3 月 29 日屏東場:https://goo.gl/tDSaOw
3 月 30 日台北場:https://goo.gl/58nBmW
3 月 31 日台中場:https://goo.gl/R4NK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