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free softwa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free softwa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copyright 著作權 vs copyleft 著作傳

Copyleft says that anyone who redistributes the software, with or without changes, must pass along the freedom to further copy and change it. Copyleft guarantees that every user has freedom.

「copyleft」一詞,是建立在 copyright 著作權保護基礎上保障自由的授權方式,但與常見的保留所有相關著作權利「all rights reserved」的專有授權方式相反,它授予公眾更多自由運用的權利,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須不能讓著作再度被專有保護起來」,所以稱之為 copyleft 的文字遊戲。這是因為 copyright 常見被用來表示作品受到著作權保護,而且作者保留所有權利,要取得授權請與作者聯絡的情況下;而 copyleft 則是授權公眾許多自由運用的權利,著作能永續保持自由不被封鎖,也可以直接取得授權無須先和作者聯絡,兩者相反。

一直以來在想 copyleft 怎樣翻譯才會貼切,最好也來個文字遊戲。最早想說 copyleft 的價值在於能讓著作永續流傳,所以想說可以是「著作續」,但沒有玩到文字遊戲,「著作流」又太讓人無法理解,會誤以為在講流派。

所以又想,copyleft 的 left 可以想作是留存的 left,或許可以稱為「著作留」。不過這樣就超譯了,而且甚至會讓人誤以為是著作人想保留所有權利的「留」,那是完全相反的概念啊!於是就這樣不了了之。

最近才想到「著作傳」,起因 copyleft 的概念就在於與常見 copyright 授權方式相反,旨在保障自由,可以任意使用、研究修改、再次散布(流傳)、改善並回饋社群,而「傳」一字剛好點出它和常見 copyright 授權方式「保留」的特質相反,點出永遠相傳、流傳,不再封鎖保護起來。此外,傳這裡念ㄔㄨㄢˊ,著作傳跟著作權剛好唸起來很接近,也確實,copyleft 授權方式必須建立在著作權保護的基礎上,和沒有著作權保護的公眾領域 public domain 或拋棄著作權是不同的,沒有著作權保護代表無法用授權方式實現「必須不能讓著作再度被專有保護起來」,此外,權和傳也是種發音類似的文字遊戲。至於有人將 copyleft 翻譯成「反版權」、「著作無」,那完全是錯誤的!無著作權的東西,或反著作權的東西是無法利用授權方式保持著作不再被封閉起來的!
[...] put it in the public domain, uncopyrighted. This allows people to share the program and their improvements, if they are so minded. But it also allows uncooperative people to convert the program into proprietary software. They can make changes, many or few, and distribute the result as a proprietary product. People who receive the program in that modified form do not have the freedom that the original author gave them; the middleman has stripped it away.

根本上,copyleft 的授權概念建立在著作權保護的法規之上才能成立,本身必須依賴 copyright 才行,實際上 copyleft 的概念並非和「copyright(受著作權保護)」相反,而是和「常見的 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所有相關著作權利)授權方式」相反,是錯誤運用的文字遊戲,會讓人誤解(如反版權、著作無這類翻譯,就是被錯誤的文字遊戲誤導,以為是和著作權相反,但並不是)。copyleft 的概念離不開 copyright,發音類似的做法反而是更貼切的文字遊戲。
To copyleft a program, we first state that it is copyrighted; then we add distribution terms, which are a legal instrument that gives everyone the rights to use, modify, and redistribute the program's code, or any program derived from it, but only if the distribution terms are unchanged. Thus, the code and the freedoms become legally inseparable.

因此,我會把 copyleft 翻譯為發音類似「著作權」的「著作傳」。

參考資料:What is Copyleft? by GNU Project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自由的商業軟體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搞不清楚「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 跟「商業軟體」Commercial Software 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說個明白。要瞭解它們的關係,就必須從軟體談起。

自由軟體是指授權方式

軟體是種無體財產,受到政府的智慧財產權相關法規保護,因此若想要使用他人撰寫的軟體,就必須透過契約方式得到「授權」才能利用這種無體財產。

自從1976年比爾.蓋茲(Bill Gates)寫下《致愛好者的公開信》,抨擊軟體也需要耗人力物力和時間去開發,但許多電腦愛好者只買硬體卻不願意為軟體付錢。爾後,「專有 Proprietary」性質的軟體授權方式開始興起。這種軟體變成特定公司、組織或人士的專有財產,其他人若想要利用這類軟體,就必須接受許多限制,例如軟體只限個人使用、不能散佈出去、不能探究運作機制與瞭解如何撰寫出來的、更不能修改軟體… 等。

理查.史托曼(Richard Stallman)因為先前工作之 MIT 人工智慧實驗室所使用的一臺全錄(Xerox)雷射印表機卡紙不會回傳相關訊息想修改,但廠商與開發者皆不願意提供源始碼給他修改之故,深覺專有軟體之惡,開始有了軟體授權應該維持「自由」,這樣對自由社會才有益的想法。他在1984年以這樣的精神開啟了 GNU Project,主旨在開發一套稱為 GNU,類似 Unix 但卻不是 Unix 的類 Unix 作業系統(GNU 即 GNU's Not Unix)。後來,更在1985年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推廣「自由 Free」性質的軟體授權概念,讓使用者可以享有四大自由:

四大自由

  • 自由之零:可以依任何目的執行程式
  • 自由之壹:可以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並將程式修改以符合自身需求(程式源始碼能否近用是先決條件)
  • 自由之貳:可以再次散佈程式來幫助鄰居
  • 自由之參:可以改善程式、並將改善回饋給社群,讓整個社群均能因此受益(程式源始碼能否近用是先決條件)
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軟體」,所謂的「Free Software」。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用的 Free 是指自由 Free as in freedom,而非免費 Free as in free beer,自由軟體是不限制販售行為的。至於前述的專有軟體授權,也可以對比說是「非自由軟體」Nonfree software。

有了以上的觀念,我們就能知道「自由軟體」一詞講的是軟體的使用授權方式。

常見的錯誤對比:自由軟體 vs 商業軟體

可是很多人都誤解了「自由軟體」的意思,他們常常拿自由軟體和「商業軟體」做比較,但這卻是無法比較的!因為與自由軟體授權概念相反的字詞是「專有軟體」,那個限制東、又限制西的授權方式。

至於軟體是不是「商業」軟體,就要看它是不是「透過商業行為開發出軟體」。只要軟體的開發受到商業行為的支持而開發成,那就是「商業軟體」。

市面上也有許多「自由授權的商業軟體」,雖然軟體是透過商業行為開發而成,但授權方式是自由軟體。這就是為什麼自由軟體無法跟商業軟體互相比較了,因為自由軟體也可以是商業軟體;商業軟體可以是自由軟體,也可以是專有軟體(或稱非自由軟體)。

請避免這樣的用字遣詞

請不要拿「商業軟體」作為「非自由軟體」的同義詞。 因為這會把兩類完全不同層面(軟體授權方式與商業行為與否)的事混為一談。

商業軟體可以是自由軟體、抑或是非自由軟體,取決於軟體散佈時的授權方式而定。任何人、任何組織機構開發的軟體可以是自由軟體、抑或是非自由軟體,也是一樣取決於軟體散佈時的授權方式。 軟體是否透過商業行為而開發、和軟體是否採用自由授權是兩個孑然不同、各自不相關的問題。

常有人錯把「商業」誤認為是「非自由」,因此覺得「自由的商業軟體」一詞自我矛盾。我們應該要特別小心不要用這樣的想法去使用「商業」這兩個字。

資料來源:Words to Avoid (or Use with Care) Because They Are Loaded or Confusing by GNU Project

  

「商業軟體」與「專有軟體」大大不同!

商業軟體是指軟體的開發是某營利事業的部分事業。大多數的商業軟體採用專有授權,但也有商業的自由授權軟體,還有非商業、也非自由授權的軟體。

舉例來說,GNU Ada 是營利公司開發的軟體,並採用 GNU GPL 的授權條款散佈軟體,因此所有的軟體拷貝也都是自由軟體;但它的開發者銷售軟體的支援合約。 當他們的業務和潛在顧客對談時,有的客戶會說「我們覺得商業的編譯器軟體比較安全」,他們的業務就會回「GNU Ada 商業的編譯器;剛好也是自由軟體。」

其實就 GNU Project 的觀點而言,重點剛好相反,而是 GNU Ada 是自由軟體,商業不商業倒其次。不過,GNU Ada 之所以能有更多開發,是源自於商業支持這點毋庸置疑,而且對其社群來說大有助益。

請幫助我們讓更多人知道有「自由的商業軟體」。你也可以用行動來支持我們:當你想說「專有軟體」時請不要講成「商業軟體」。

資料來源:Categories of free and nonfree software by GNU Project

商業軟體的對比

最後,如果在對話中想要強調某些軟體的「商業」行為或需要「收費」,想拿其他可以對應替代的軟體來比較時,那麼此情境下和「商業軟體」對比的則是「非商業軟體」。

即使想講的這個軟體剛好是自由軟體,在這個情境下也應該稱之為「非商業軟體」,畢竟自由軟體也是可以有商業行為或收費的,無法和商業軟體對比,只是剛好這裡的非商業軟體(包括免費軟體、共享軟體、非商業的自由軟體、公眾領域的軟體…等)採用自由授權罷了!


為了讓避免更多人誤解自由軟體,也為了讓大家瞭解世界上存在自由的商業軟體,請用行動幫忙我們:當你想要講的是「非商業軟體」時請不要講成「自由軟體」

範例:「Adobe Photoshop 是商業軟體,需要不少費用吧?但如果我們平時只需要裁切相片、小小修圖,不見得要用到 Photoshop 這麼多功能、這樣專業的軟體。這時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的非商業軟體可以利用的!例如有個叫做 Gimp 的非商業軟體,(剛好也是自由軟體,)能勝任這些日常作業。」

總結

如果想要和他人討論軟體之間的對比時,凡論商業開發,必言「商業」「非商業」;凡論價格,必言「付費」「免費」;凡論授權,必言「自由」「非自由/專有」。不同層面的分類,不應該混淆在一起討論,以免造成後續的誤解。

深入閱讀

Free-Libre / Open Source Software (FLOSS) is Commercial Software by David A. Wheeler, 2006-12-27 (revised 2011-06-14)